温良恭俭让 發表於 3 天前

蒙自过桥米线

蒙自过桥米线堪称“一个人的盛宴”,比脸还大的海碗加上几十个装满食材的小碟子,还没吃,心里就已经有天下唯我独尊的快感。蒙自过桥米线分为米线、高汤 、拼盘三个主要部分。在这里,米线是基础、高汤是灵魂,而拼盘辅料则是米线的生命。过桥米线的拼盘辅料主要由各种优质肉类和新鲜蔬菜组成,是构成过桥米线的基本元素,为过桥米线的制作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原材料。2009年12月“蒙自过桥米线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核准,经过近10年的努力,2015年10月,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被列入第四批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,也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了“中华名小吃”称号,蒙自也被授予“中国过桥米线之乡”,建有过桥米线博物馆和“蒙自过桥米线小镇”。蒙自过桥米线早已不单是一种美食,一种文化,同时更是红河州“三千四百年” 的品牌形象之一(红河州“三千四百年” 品牌形象为: 千年哈尼梯田、千年临安古城、千年建水紫陶、百年滇越铁路、百年开埠通商、百年云锡矿业、百年过桥米线)。
历史故事

位于滇南大地的蒙自市就是过桥米线传奇故事的发源地,也是最正宗的米线产地。滇南名城蒙自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,自古以为就是边陲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。蒙自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元朝建都后,为了巩固中央政权而加强对南部边疆的统治,在云南设立府、州、县等军政和一的政权机构。明朝以后封建统治者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云南边疆地区的统治,大量中原汉族军民迁移云南。“蒙自过桥米线”的故事就发生在蒙自市风光旖旎的南湖之中。明清时期的蒙自人已经相当开化,文人士大夫治学之风盛行,优雅秀丽的南湖就成了求学者苦读诗书的好地方。明朝时南湖被称为“学海”,为开启文风之地。南湖就像蒙自古城的明珠,静静地映照着千百年边陲小城的人文历史、风云沧桑。这样一个环境清幽、绿树环绕、楼台亭阁、曲桥蜿蜒、碧波荡漾的城中之湖,必然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所在,也必然是地方历史与文化积淀之宝盆。

Djb222 發表於 前天 09:09

蒙自源還是很出名的!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蒙自过桥米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