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帝國興亡史(卷一 ~ 卷四)全四冊 (884MB@PDF@KF/FP/FD/Fi/UD)
【檔案名稱】:第三帝國興亡史(卷一 ~ 卷四)全四冊【檔案大小】:186MB+264MB+258MB+176MB
【檔案格式】:PDF
【檔案語言】:繁體中文
【檔案空間】:KF/FP/FD/Fi/UD
【上傳日期】:2025/05/10
【刪檔天數】: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
【預覽圖片】:
【內容簡介】:
1961年入選美國國家書卷獎。
以X戰警系列著名的好萊塢大導演布萊恩.辛格,2008年在執導《行動代號:華爾奇麗雅》時,開始大量地閱讀有關「第三帝國」的各種資料:「我所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讀夏伊勒的《第三帝國興亡史》,這是一本很棒的書,它深度地剖析了希特勒、戈林、希姆萊等人的人格與陰謀。在我拍這部電影之前,我不僅要去了解那些想要刺殺希特勒的人,也要去探究為什麼希特勒能夠出現在世界舞臺。
《第三帝國興亡史(卷一):希特勒的崛起、勝利與鞏固》
一開始,只有德國人低估他。後來全世界的人也都低估他。這是個非常可怕的錯誤;德國人馬上就發現了,接著全世界的人也會發現。
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日,一名受傷躺在醫院的奧地利陸軍下士,聽到德皇退位、國家戰敗的消息,悲傷與憤慨隨即充滿他的內心;他痛苦不堪,心中滋長仇恨。
於是,他看清自己的使命,他決定要投身政治,他要恢復日耳曼民族的光榮。
三十歲的他沒有任何才華,當兵前,也只是一個在維也納街頭晃蕩多年的廢業青年。後來他在酒館裡找到他的革命同志:屠夫、 鎖匠、男同志、酒鬼詩人、平庸學者、色情文學寫手。
他們第一次革命失敗了。
這位前奧地利下士在獄中寫了一本書叫《我的奮鬥》。
所有人都把那本書當成笑話。
1954年,德國率先走出經濟大蕭條
1939年,德軍入侵波蘭;
1940年,德軍拿下荷蘭、丹麥、挪威、法國。
雖然這個帝國只有短短十二年的光陰,而希特勒也只有短暫的五十六歲生命,但這個前奧地利下也許是屬於亞歷山大、凱撒、拿破崙這一傳統的大冒險家兼征服者中最後的一個,第三帝國也許是走上以前法國、羅馬帝國、馬其頓所走過的道路的帝國中最後的一個。
《第三帝國興亡史(卷二):邁向戰爭之路》
和平的代價?
短短四年半時間,出身微賤的前陸軍下士希特勒,把政治上、軍事上和經濟上接近崩潰的德國,一躍而成為舊大陸最強大的國家。連英國和法國,都在他的面前發抖。
根據《我的奮鬥》中描繪的藍圖,統一歐洲的前哨站,就是先合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,以補足戰爭人力、資源,並取得東線的戰略位置。然而,事實上以當時的英法的軍事力量,只要希特勒膽敢以武力襲擊奧地和捷克斯洛伐克,德國的西線就會馬上崩潰。
但沒有一個國家阻擋希特勒──即使他們有力量,也沒有這樣做的膽量。
這一切都在希特勒的計畫中。
1938年9月28日,甌洲現代史上最令人難堪的日子。
英國首相張伯倫與法國總理達拉第,代表著兩個具有偉大民主傳統的西方國家,在慕尼黑會議上,畢恭畢敬地把他們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送給希特勒。這場吃相難看的外交分贓,沒人問過捷克人的意見。
張伯倫回到英國,一下飛機便揮舞著剛簽好的慕尼黑協定,他自詡為協商高手、優雅的和平使者,四周歡呼聲不絕於耳。他們都以為,歐洲史上最終的和平時代就要來臨了……
《第三帝國興亡史(卷三):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折點》
「你軍已陷入絕境。你們饑寒交迫、疾病叢生。俄羅斯的寒冬還只剛剛開始。嚴霜、寒流、暴風雪還在後頭。你的士兵缺少冬衣,衛生條件又差到極點……你們的處境已一無希望,繼續抵抗下去實在毫無意義。有鑒於此,並為了避免無謂的流血犧牲,茲建議你們接受下列投降條件……」──蘇軍頓河前線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告德軍招降書
德國在一九四○一整年間就拿下波蘭、丹麥、挪威、比利時,這種旋風式的勝利,讓希特勒自信滿滿地以為英國人同樣地好收服,但憑著邱吉爾堅定的意志領導、皇家空軍優秀的防衛以及全體人民的團結,硬是讓百戰無敵的德國國防軍第一次碰壁,無法登上英國海岸。
進攻英國失利,希特勒把目標轉向西方,以為可以在六週之內征服蘇聯。史上首次出現的現代裝甲部隊一路攻克,直到能目視克林姆林宮才被擋下。此時蘇聯的紅軍卻像地底下的螞蟻一樣無限地竄出,硬逼德軍一路撤退,被希特勒懲處的將領不計其數,數萬德軍在零下二十度的戰場上凍死……
一九四三年二月二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,冰雪滿地、血肉模糊如屠場似的俄國平原,終於沉寂下來了。一架德國偵察機在城市高空飛過,發回電報說:「史達林格勒已無戰鬥跡象。」
九萬一千名德軍(其中包括二十四名將軍),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淒涼的西伯利亞戰俘營。這些德軍都是饑腸轆轆,身患凍傷,大部分還負了彈傷。兩個月以前,這一支遠征部隊共有二十八萬五千人了,其餘人員已全部戰死。而這九萬一千殘兵,也只有五千人有幸能回到祖國。
史達林格勒戰役與阿拉曼戰役,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偉大的轉折點。納粹德國的征服達到高潮時,曾席捲大半個歐洲,打到離亞洲不遠的窩瓦河,在非洲也幾乎打到尼羅河,現在退潮已經開始,而且一退就再也不能回漲了。德軍的閃電攻勢,以成千上萬的坦克和飛機打得敵人膽戰心驚、潰不成軍的不敗神話,以及第三帝國奇蹟似的興盛,已經走到命運的轉折點了。
《第三帝國興亡史(卷四):末日的開始與第三帝國的覆亡》
經過十二年四個月零八天之後,這個千秋帝國已壽終正寢了。除了一夥德國人之外,對世界上所有人來說,這段時期都是黑暗時代,而這個黑暗時代也在淒涼的暮色中結束了。正如我們所見到的,這個千秋帝國曾將這個偉大的民族,這個富有才智但又極易被引上歧途的人民,帶到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權力高峰,現在它卻土崩瓦解了,其突然和徹底,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。
德國在一九一八年世界大戰敗北以後,德皇逃跑,帝制崩潰,但支撐這個國家的政府機構依然保留下來,一個人民選出的政府、一支德國軍隊和參謀總部仍繼續起著作用。但是一九四五年的春天,第三帝國卻根本不存在了。無論哪一級的德國政府單位都不存在了。千百萬三軍將士在本土上變成了戰俘。千百萬居民,包括鄉村的農民,全被盟國佔領軍統治,他們不但要依靠佔領軍維持法律和秩序,而且還要依靠佔領軍所供給的糧食和燃料過活。這就是希特勒的愚蠢給他們帶來的結果,也是他們自己那樣盲目、那樣死心塌地追隨他的結果。
人民還活著,土地也還在。但人民卻茫茫然,流著血,挨著餓。當冬天到來時,他們在轟炸的劫後殘垣中,穿著破爛的衣服不停地打著哆嗦;土地也一片荒蕪,到處是瓦礫成堆。曾經企圖毀滅其他許多民族的希特勒,在戰爭最後失敗的時候也想要毀滅德國人民,但與他的願望相反,德國人民並沒有被毀滅。
只有第三帝國成了歷史陳跡。
作者簡介:
威廉.夏伊勒(1904-1993)
出生於芝加哥,大學畢業後,為了拓廣見聞,經濟並不富裕的他,便以貨輪為交通工具、以勞力換取三餐,在歐洲各地遊歷。落腳巴黎後,他先是擔任《芝加哥論壇報》駐歐特派員,並在當地與海明威、費茲傑羅等文藝人士結交。
在著名媒體人愛德華.莫洛(Edward Murrow)的引介下,擔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(CBS)駐柏林播音員,為世界各地傳達德國現況,也因此見證了納粹的興衰起落。
他看著希特勒從落魄政客變成「帝國元首」,在納粹還是小政黨時,他出席其各式各樣的集會;他跟著德軍一起進入巴黎,在德國官方宣布法國投降前,美國人透過廣播就知道這個獨家消息了。
他的播報聲是許多美國人戰時的回憶。他首創與歐洲各地記者「電話連線」,即時報導當地現況,這是新聞史上的創舉。戰後 ,他常在新聞節目中以自由派觀點針砭時局,不僅惹來CBS高層不滿,其他媒體也不敢用他,深怕得罪當局和廣告主。在這段艱困時期,他開始閉門撰書。
《第三帝國興亡史》耗費五年半才寫完,資料來自美國軍方繳獲的納粹文件(包括高層的日記),加上他個人在柏林的親身所見。一九六○年出版後,當年即成為暢銷書,成為納粹德國的經典著作,夏伊勒也因贏回聲譽。其他著作尚有《柏林日記》、《甘地與我》(Gandhi: A Memoir)、《柏林現場》(This is Berlin)。
【下載載點】:
https://katfile.com/users/Anyone/30994
https://marklink.neocities.org/filespayouts/Third.Reich
https://down.fast-down.com/users/Hiddenone/5494
https://marklink.neocities.org/fikperlink/Third.Reich
https://usersdrive.com/users/Hiddenone/25572
【解壓密碼】:無
【Katfile資源總集】/【檔案連結分類下載Excel列表】
頁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