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簡體中文

比思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按這成為會員
搜索



查看: 5|回復: 1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[內地] 糊汤粉

[複製鏈接]

954

主題

1

好友

3262

積分

大學生

Rank: 6Rank: 6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前天 03:21
  • 簽到天數: 373 天

    [LV.9]以壇為家II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610
    金錢
    -3
    威望
    3262
    主題
    954
    跳轉到指定樓層
    樓主
    發表於 5 天前 |只看該作者 |倒序瀏覽
    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,其传统意义、历史内涵,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。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,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、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。
    糊汤粉的汤汁,是用两三寸长的野生小鱼熬制成的。天然环境下,自然生长的野生鲫鱼,肉质密实、紧凑,味道异常鲜美。经营糊汤粉的商贩,通常是在头天下午买回活蹦乱跳的小鲫鱼,然后将鱼剖洗干净,放在文火上,整整熬一个通宵。鱼肉熬得不见形,鱼骨几乎熬化了,鱼肉、鱼骨髓全融进了汤里。用鲜活鱼彻夜熬制出的鱼汤,味鲜汁浓,回味带点清甜,含在嘴里,似乎有一股生命气息在齿间游走。用来做糊汤粉的米粉,是用籼稻米磨成浆制成的。米粉像线粉一样细,洁白细长,口感柔韧有劲。
    在位于武昌的“汉味美食第一街”户部巷,有几家卖糊汤粉的小店铺,从早到晚,顾客盈门。我看那下粉的大嫂,用铁勺舀起半勺鱼糊汤放进碗里,再用竹捞子盛上一把洁白的米粉,在沸腾的开水锅里烫几下,捞起,放进盛有鱼糊汤的碗里,撒上葱花、萝卜丁等。卖糊汤粉的旁边,还必有油条卖。食客端着鱼香扑鼻的糊汤粉,不会立即吃,而是接过店员递过来的刚出锅的热油条,用手把油条掐成寸长,放进碗里。刚刚起锅的热油条,酥软、滚烫,浸进汤里,似乎还发出滋滋的声响。我学着食客的样子,用筷子夹起饱蘸鱼汤的热油条,趁热送进嘴里,那种鲜香和酥软的口感,吃起来妙不可言。
    在武汉人眼里,糊汤粉天生要与油条搭配着吃。糊汤粉与油条搭配着吃的绝妙之处在于:鱼汤是流质的,喝进嘴里,一会儿就滑进了喉咙里。而流质的鱼汤储在油条里,便由液体变成了固体和立体,便于食客全方位地品尝鱼汤的鲜美滋味。

    历史渊源


    糊汤粉的“粉”就是普通的圆米粉,它的独特就在于这“糊汤”上,以前的“糊汤”用的鱼不是鲜鲫鱼甚至鲜鳝鱼熬的汤,而是傍晚到菜市场的水产摊子上收集来的卖不出去的烂鱼、鱼杂、鱼头,经过彻夜熬煮,鱼熬得骨化肉碎,为了除去或遮掩腥臭味,加大量胡椒,又因为顾客多是在码头上做搬运工的苦力,为了抵饿,再加上生米粉起糊,起稠。冬天的早晨,苦力们吃上一碗带点荤腥的、热呼呼、辣呼呼,又能暂时顶饿的稠稠的糊汤粉,也算是一种享受,不知哪天哪位吃客没吃饱又有几分闲钱,在隔壁摊上买了一根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,掰成一截截地泡在剩下的糊汤里吃,于是,极具武汉码头文化特色的糊汤粉配油条就诞生了。过去糊汤粉只有在秋冬季才能吃到,因为天热的话,到晚上收摊时鱼就全腐了,完全不能吃了,而且,糊汤粉不配上油条吃,也没有多大意思,经验主义还不是坏东西。

    IMG_4200.jpeg (98.04 KB, 下載次數: 0)

    IMG_4200.jpeg

  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按這成為會員

    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,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於有關情形下,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(如涉及醫療、法律或投資等問題)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留言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),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,如有任何爭議,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。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

    手機版| 廣告聯繫

    GMT+8, 2025-5-11 05:31 , Processed in 0.028974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    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    回頂部